职校联盟|人工智能通识课距离中职校还有多远

2022-06-29 19:33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时代的到来,人工智能技术也在不断取得突破,并且一步步在具体的产业化、商业化实际操作项目上得到广泛应用,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


人工智能是新一轮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将进一步释放历次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积蓄的巨大能量,并且催生出新技术、新产品、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人工智能也在和各行各业进行快速的融合,助力传统行业的转型升级。

近年来,我国经济正在向高质量发展前进,政府高度重视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和产业发展,人工智能已经上升成为国家战略之一。而目前,各国人工智能人才都非常稀缺。据相关部门数据了解,我国人工智能人才目前缺口超过500万,国内供求比例为1:10,供求比例严重失衡。加强人才培养,补齐人才短板,是我们现在的当务之急。


人工智能在本科、高职、中小学甚至是幼儿园近年来都在“持续升温”,而与市场、产业最近的中职,绝大多数还保持着“观望”态度,并没有“热起来”。原因是什么?是人工智能没有中职的就业岗位,还是人工智能只适合学科教学?


我们从冯敬益、谢晋明、陈嗣荣编著的《中职人工智能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列出的中职人工智能人才岗位的工作内容和专业技能需求表格中可发现一些端倪。


中职人工智能人才岗位的工作内容和专业技能要求


从四个适合中职学生人工智能的岗位分析,前三个岗位对中职生的程序开发能力和程序开发水平要求并不低,程序开发、设计水平与学生的数学学科知识水平、能力可谓密切相关,而数学学科成绩不理想、文化课成绩不达标恰恰是中职学生的软肋。


我们再看从互联网上搜索到的人工智能岗位


人工智能岗位


从上述图表的人工智能岗位的工作内容看,显然人工智能岗位不适合中职学生,也远远超出了中职学生的认知、知识结构和技术能力的范围,人工智所包含的种种技术,如算法,深度学习、神经网络、机器学习等,普通大学的本科生也未必能真正理解和融会贯通。最重要一点是,高科技企业也不认为中职学生能胜任人工智能技术岗位


据2020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中等职业教育学生占高中阶段教育招生总数的42.38%,占高中阶段教育在校生总数的39.96%。站在国家大战略的高度来说,如果人工智能教育在中等职业学校缺位,将直接影响到2035年中国人工智能在世界的领先地位。


那么如何让人工智能专业(方向)大范围地走进中职学校呢?职校联盟集合各方意见总结如下:

01

可以开设深入浅出的通识课,并以培养学生兴趣为主要目标。开发真正适合中职学生的人工智能课程体系。在开发课程中,必须考虑学生学什么,怎么学?能否“学会”。通过通俗易懂的方式让学生理解,并且激发他们的兴趣,让学生们更好地掌握理论知识和技术,也让专业实现跨学科相互融合,更高质量的实现“人工智能+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

02

建设人工智能体验中心。建立集教学、体验、动手实践为一体的人工智能体验中心。中职学校有这个人力、物力维护人工智能体验中心的正常运转,同时还可以共享给区、县的中小学体验和实践,更进一步则可拓展为企事业单位人工智能技术人才培养、培训基地

注: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