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有了AR/VR/MR就是数字化了吗?

2022-08-25 17:14

数字经济是今年来一个热点,国家提出中国经济全面转型,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根据《数字中国发展报告(2021年)》数据,我国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技术领先的网络基础设施。截至2021年底,我国已建成142.5万个5G基站,总量占全球60%以上,5G用户数达到3.55亿户,千兆用户规模达3456万户,行政村、脱贫村通宽带率达100%。截至2021年底,IPv6地址资源总量位居世界第一,IPv6活跃用户数达6.08亿。算力规模全球排名第二,近5年算力年均增速超过30%。

职业教育的核心职能就是服务社会产业发展,提前为国家的产业转型提供人才梯队,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一方面是服务于职业教育自身,另一方面是服务社会,只有职业教育自身实现了数字化转型与创新,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具有数字化思维和能力的人才。


要推进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与创新,有三点是未来的发展核心方向:

首先,实现教学资源的数字化

其次,实现教学管理的数字化

最后,实现教学手段数字赋能

本文不对以上概念进行分析,而是职业教育数字化过程中的重点、要点展开分析和交流,绕开一些理解偏差和认知误区,从而推进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与创新,让学校在数字化过程中少走弯路。

01

看看什么是教学资源数字化

要点一:数字化是双向的、实时的信息交互

许多学校热衷于建立资源平台,将各类教学内容和资源,由纸质转换为信息化,由线下转换为线上,把板书教学转换为PPT教学,各类录播课堂、精品课堂充斥的网络空间,占据大量的学校资源,实际的使用率令人担忧。


信息化是数字化的前提,这点毋庸置疑,没有信息化,就没有数字化,但是二者是不同的,我们以职业教育的热门专业汽车维修为例,学校将汽车建模,实现汽车零部件的信息化,学生和老师可以通过各类技术平台,通过AR/VR/MR等手段,观看各种三维模型,这仅仅是汽车维修信息化的一小步。


那么什么才是汽车维修专业的数字化转型呢?我们采访了国内知名的虚拟现实数字孪生技术领域的专家,原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博士生导师、凤凰创壹公司总经理林庆平博士,听听业内专家如何解析的。

林博士从事职业教育虚拟仿真及数字化已有近二十年的经历,对职业教育如何实现数字化转型有深刻的理解,林博士他认为:"信息化是单向信息传递,而数字化是双向信息传递,人类社会的信息化实现了信息的高速传播,也就是我们现在生活的互联网,人类社会的数字化则将我们带入能够实现双向实时互动自然交互的虚拟世界数字孪生虚实融合世界,也就是未来的元宇宙"。

落实到具体的汽车维修专业,林博士眼中的数字化是指:"首先根据汽车真车制造数字孪生汽车,老师可以通过混合现实虚实融合的技术,在课堂上借助三维虚拟仿真技术实时展示3D数字孪生仿真汽车的各项功能、和原理、和维修方法等,学生可以通过在数字孪生技术,仿真的模拟维修各类的各类汽车故障进行维修实训,系统可以实时引导学生实训和操作,并系统能够实时跟踪分析学生的实操过程,按行业操作安全规范给予智能化过程评价和自动化的结果评价,并可以实时引导学生实训和操作,这才是汽车维修专业的数字化。"

所以,数字化资源是双向、实时信息交互。


要点二:数字化是可以实时交互体验的

教学资源数字化中,最容易误解的地方,就是认为资源以信息化的方式呈现了,就是数字化了,比如教学过程中,用PPT教学、用视频教学、打开三维看动画演示……,这些都是数字化了,其实不然。

职业教育的核心是职业技能的传授,学生仅仅是通过观看三维模型、视频等行为,很难真正掌握各类职业技能,他们更需要的是操作体验。通过实操过程,不断训练相关的操作流程和规范,更好地理解企业和客户的实际需求。


同样以汽车维修专业为例,如果学生只能观看三维模型,不能实际操作和训练,这就不能算是数字化。只能看的三维世界叫三维电影,能实时交互和体验的三维数字孪生世界叫元宇宙。所以,数字化资源是可以实时交互体验的

02

我们来看看教学管理数字化

要点一:数字化是以学生为中心的

国家积极倡导学校建立各类教学平台,许多学校把平台的建设与数字化建设等同,这就造成了一定的认知偏差。教学管理的数字化,的确需要一个教学管理平台,让各个专业和系部的老师,可以在一个公共平台上协同办公。但是这与国家倡导与推动的数字化职业教育,还是有一定的差距的。教育部多次发文,强调教学管理应当以学生为中心,从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流程的管控、教学成果的评价,都应当以学生为中心,因此,职业教育的数字化转型,尤其是教学管理的数字化,应当把学生的数据放在首位。我们了解一个教学平台,是否是数字化的,关键的看点在于能否实时采集学生的学习数据,

职业教育的数字化离不开实训中心,推动职业教育数字化,一定要强调实训中心的数字化,推动虚拟仿真技术的应用,这样才能有效提升职业教学品质。我们可以了解一些职业院校在数字化领域的探索和创新,拓展我们的视野:


案例1、基于船舶制造全产业链而搭建的"船舶制造虚拟工厂"是江南造船集团职业技术学校的一大典型数字化应用场景。该虚拟仿真实训平台纵向覆盖船舶建造全流程,横向融通全岗位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模拟船舶建造真实工作场景组织教学过程,分解船舶建造流程设计教学项目,并设置综合性教学任务,引导学生在各生产区域间、生产岗位间进行协作,培养学生跨工种的团队协作、问题解决、思考评判、精益求精等综合素质。此外,船舶制造虚拟工厂可实时采集、分析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操作行为,帮助教师线下对学生的操作规范、动作要领等进行评价指导,逐渐形成职业能力、素养等多维度的数字画像,实现虚实协同评价。

案例2、宁波第二技师学院坚持技术赋能,积极探索增强现实和虚拟现实等技术的沉浸式、体验式教学,联合凤凰创壹软件公司等龙头企业,共建"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基地建设融入AR/VR、数字孪生技术、虚实融合物理平台等技术,通过互动体验给参观者学生带来趣味性的知识增长,将职业知识变成一个具象的演示、生动的实验。,让参观者学生在沉浸式的场景中体验到知识的奇妙,用更主动的方式向参观者学生推送职业知识传授专业技术知识。彻底颠覆以往[1] [2] 传统知识增长的方式,而且学生还可以通过数字孪生仿真设备进行跟真机一样的实操训练,掌握相应的技术实践技能,引导新风尚。

03

我们谈谈数字赋能职业教育

要点一:数字赋能是数字化目标

数字化赋能职业教育不可一蹴而就,应牢牢把握"方法重于技术、组织制度创新重于技术创新"的工作理念,按照"硬件建设是基础,数治理念是保障,专业升级是方向,教学改革是核心,教师素养是关键"的逻辑主线,不断强化应用、提质增效。在转型升级的具体实践中,还应把握好三大关键点。


(一)职业教育从"有边界"走向"无边界"

教育数字化极大地突破时间和空间对教育的限制,同时也给传统教育的组织方式带来了挑战。作为职业院校,一方面,要加快技术更新,联通校内行政、教学、学生、后勤等应用系统,建设一体化智能化教学、管理与服务平台,使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深度融入学校管理全过程,提高学校决策和管理的精准化科学化水平。特别是要以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建设为抓手,以校本数据中心为支撑,健全常态化、全覆盖的学校自主保证人才培养质量机制推动数据的源头采集和实时采集,加大大数据分析应用的力度、深度和效果,将教育信息化融入治校理教全过程,把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落到实处。另一方面,要打破学校教育边界,利用和扩大人工智能在优化教育服务上的优势,服务构建时时可学、处处能学、人人皆学的全民终身教育体系,放大职业教育在技能型社会建设中的特殊贡献,提高全民素质和生活品质。


(二)教学方法从统一标准走向个性定制

教育核心任务在于育人,不仅要立足当下的产业需求,更要考虑到国家未来产业升级和持续发展,职业院校一定要创新教育教学理念、模式、内容和方法,推动教育体系的结构重组、流程再造和文化重构。职业院校必须主动迎接产业调整快速化、生源类型多样化、学习需求个性化的挑战,通过发展数字教育,改进传统大规模、标准化、整齐划一的教育供给,通过数字化技术支撑,结合人工智能技术,建立起既可大规模覆盖、又可个性化支持的教育体系,让不同基础、不同人群、不同领域的学习者,都能按照自己的兴趣、特长和节奏参与学习,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深度融合,为教育变革提供新模式。


(三)老师教学从经验导向走向数字驱动

传统的教学模式经验式教学占比较多,教师通过长期的教学经验累计,培养和建立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有教无类成为教育界的一句流行语,这给教学带来了许多创新的空间,同时也给教育质量持续提升带来许多问题和矛盾,对教学管理推进有一定的负面影响,随着数字化的推进,教师从经验式教学向数字化教学逐步推进,用数据引导教学,用数据驱动学生,用数据建立个性化的标准,用数据评价教学结果,一起以实施数据为核心,可以极大推进教学管理工作。


要点二:持续创新是数字化结果

01

教学内容持续创新

职业教育是面向人人的终身教育、面向市场的就业教育、面向能力的实践教育、面向社会的跨界教育,数字化程度越高,就能越契合职业教育大规模、个性化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需要。有机构预测,未来二三十年,将有很多岗位会被人工智能所替代,尤其是一些重复性和标准化的工作,更将被大量替代。与此同时,数字经济背景下将会产生大量新职业岗位,传统职业教育所培养的具有简单操作技能的人员将难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这就要求职业教育紧随数字经济潮流,及时更新教育内容,尤其要注重个性化的多元智能开发,培养人机合作的能力。

02

学习方式持续创新

在数字化的引导下,个性化学习需求不断提出,学生将有更多的学习选择权,学校也不再是学习的唯一场所,知识获取和分享将越来越以信息技术为中介。这些改变将让未来的教育方式发生重大的结构性变革,使大规模个性化的学习成为可能。特别是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也将全面支持创造和传播高质量的科学数字内容。随着数字化的深度影响,传统的学校功能可能被解构,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以来,互联网技术开发和存储的海量优质教育资源,时刻冲击着实体学校的形态,在校内学生学习方式改变的同时,还吸纳了大量的社会学习者。有学者推测,以"云课程+智能技术+虚拟现实"为主的教育手段新组合,将彻底改变20世纪初巴甫洛夫等提出的"训练-知识检验-训练"的传统模式。

03

教师角色持续创新

职业教育经历传统学徒制和学校职业教育的基础上,形成现代学徒制,但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分工并无本质改变。在数字化时代到来后,学习资源跨界重组,学校功能、教师功能被解构,学习的组织管理方式面临重大调整。如何根据学生学习薄弱环节,提供定制化的课程服务,如何处理好工学关系,在管好校内教学的基础上管好校外实习,如何引进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为企业提供定制化的人才培养,这些都成为职业院校教学面临的挑战,也是职业院校教师面临的挑战。换言之,数字时代将重新定义了我们的教师,可以预见,数字教育时代教师将承担更多角色,成为学习的组织者和启发者、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培养的引导者、人际交往的参与者。

04

评价方式持续创新

教育数字化转型后,特别是人工智能的应用,将为学生的考试和评价提供客观量化的证据。其直接表现就是从单一的学业水平表现转变为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评价,在评价结论上也更加强调学生的发展性评价,即通过大数据分析学生的学习过程和自我发展情况,学生不需要跟别人比,只需要跟自己比。学校也可以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判断他适合的专业和学习方式,制订更加个性化的培养方案,推送更加精准的课程和学习内容。在学业评价中,更加强调客观性,减少人为因素的干扰,通过网络平台,把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评价建议直接反馈给学生,最终在后期学习计划中实现学生与教师之间双向的多次选择。

来源:生活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