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给大家看一张图
我国古代铸造钱币的教学现场图
从图上看,有的人在制作钱模、有的在拉风箱子准备烧制,还有的是在做浇铸的工作。古代铜钱的生产制作过程一下便跃然纸上。这幅图原载于明朝宋应星的《天工开物》。可以说这幅图正是我国古代职业教育的一个缩影。
今天的中国已经建成世界规模最大的职业教育体系。全国职业学校共有1300余个专业,基本覆盖了国民经济各个领域。进入职业院校学习得到国家政策的支持和鼓励。反观古时,却刚好是相反的一种状态。
我国古代职业教育发展经历了三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是先秦以前的萌芽期。当时的职业教育方向主要还是围绕着人们的吃、穿、用等基本需求,因此“教民以猎”、“教民以渔”、“教民以耕”的职业教育活动非常活跃。而到了春秋时期,科学技术领域呈现空前繁荣的局面,同时涌现出一批著名的“双师型”教师,他们既是老师,也绝对具备今天意义上的中级以上职业资格。
建筑行业的祖师爷 鲁班
比如墨子,他专门传授木工与器械制造等手工业技能;再比如建筑行业的祖师爷,鲁班,他曾广收门徒,传授技能。还有创立农家学派的许行等。这些人的出现,直接推动了古代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
因此时至秦朝,职业教育逐渐迎来了第二发展期。这个时期也是古代职业教育的繁荣鼎盛期,共持续1300多年,从秦朝一直到唐宋。这个时期教育形式最重要的变化,就是出现“设官教民”和艺徒制。所谓设官教民,是指国家在管理机构中设立专门的部门和官员来负责传播职业知识和工具的应用,指导百姓从事生产。当职业教育被纳入国家的管理体系后,就是逐渐规范化和规模化的开始。很快,专科学校顺势而生。世界最早的医学专科学校在南北朝时出现。而到了唐朝,从中央到地方已经建立了门类齐全、学制完善的职业教育体系。
那么那个时候的学科门类都有哪些呢? 律学、算学、书学、卫生、舞蹈、卜筮、天文、历数、医药、自然科学、武学、画学等,学科之丰富,招生人数之众,都大大超过前代。
元朝后,我国古代职业教育迎来第三个阶段。这时的封建社会进入了衰败时期,以传播科学技术为主的职业教育也受到一定影响,因而进入缓慢发展时期。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封建社会结束。
但即使是缓慢发展,职业教育在此时的变化也有可圈可点之处。
具体表现在,第一,出现了大量的职业教育教材,内容涉及当时社会的各个领域。第二,职业学校在这一时期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主要体现在学科增多,规模的扩大,以及管理的日趋规范化。政府开始意识到“产教融合”的必要性。比如元朝统治者为提倡农耕,在各地创办了主持教化的“社学”,凡农田、水利、树艺、鱼畜等职业教育都在社会 学中进行。这种学习形式比欧洲国家要早了400多年。
注:图片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