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9月20日,工信部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正式发布了关于组织开展“专精特新产业学院”建设的通知。通知提出在全国范围内分批遴选办学基础扎实、产业服务能力强的高校,联合“专精特新”企业、关键产业链重点龙头企业、地方(地市级以上)中小企业中心、行业协会、产业园区等单位,依托学校优势特色专业,共同建设100至150所专精特新产业学院。
对于“专精特新”这个词相信大家并不陌生。早在2012年,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健康发展的意见》(国发〔2012〕14 号) [2] ,首次提出“鼓励小型微型企业发展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农业和文化产业,走“专精特新”和与大企业协作配套发展的道路,加快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的转变。”
那么专精特新具体是指什么呢?其代表的是企业主营业务专业化、经营管理精细化、产品服务特色化以及创新能力新颖化,这些企业在各自的行业、产业、细分领域当中有着自己核心竞争力,深耕产业链某一环节,某一产品,能够做到市场占有率前三的企业,这些企业就是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
目前,我国目前拥有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已经近9000家。从地域分布上,数量前五的地区分别为浙江、广东、山东、江苏、北京和上海,占比分别达到 9.65%、8.80%、7.48%、5.87%、5.36%、5.32%,合计占比超过 40%。东部、中部、西部地区企业占比分别为58.67%、26.86%和14.47%,呈现“东强西弱”的特征。按区域分类,长三角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最为聚集,占比高达 25.6%,主要因为这些地区拥有良好的制造业发展基础和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环境。
行业分布上,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主要分布于制造业领域。专精特新“小巨人”中电子信息、装备工业和能源行业数量较多,分别为1352、897、785 家,占比分别为 20.7%、13.8%、12.0%。从行业分类来看,以电子信息、装备工业、仪器仪表、医药为代表的高端制造业占比最高,合计占比 47.1%。其上市公司中制造业行业占比高达67.3%。企业活跃在工业领域,包括机械制造、电子、金属加工等。
“专精特新”产业学院不同在哪?
我们知道,“产业学院并不是新鲜事物,有些应用型本科和职业院校,他们在产业学院里面的探索和实践还是走在前面的。”工信部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中小企业人力资源发展研究所所长嵇峰嵇峰表示。2020年7月30日,教育部办公厅、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联合发布《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指南(试行)》。其中提到,现代产业学院,是指为了培养适应和引领现代产业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复合型人才、创新型人才,以应用型高校为重点,在特色鲜明、与产业紧密联系的高校建设若干与地方政府、行业企业等多主体共建共管共享的产业学院。
而专精特新产业学院,则是把重点更贴近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方向。“目的是为了通过产业学院的形式,为我国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培养更多技能型的人才,而专精特新企业的用人需求往往是以高技能型为主,所以我们要培养的人才重点放在应用型复合型创新人才上。”嵇峰表示,会优先支持工业“六基”领域(核心基础零部件、核心基础元器件、关键软件、先进基础工艺、关键基础材料、产业技术基础),这也是专精特新产业学院要围绕建设的重点领域。除此以外,还有制造强国十大重点产业领域和网络强国建设的信息基础设施、关键核心技术、网络安全、数据安全等领域。
企业深度参与产业学院建设
专精特新产业学院建设的主体是应用型高校和职业院校,在一所高校里面,原则上只建一所专精特新产业学院。“我们鼓励高校联合申报,比如联合地市级或者地市级以上的中小企业服务中心,中心可以对接一些资源,更好实现产业与教育的联动。”
那么,在产业学院的建设中,专精特新企业应该扮演怎样的角色?嵇峰归纳了三点:反映产业的人才需求,汇集企业的资源要素,发挥企业在产教融合中的重要主体作用。“专精特新企业应该是深度参与产业学院的建设,最终达到和产业学院共建共享的效果。”即,专精特新产业学院在建设之初就要建立产教融合的协同育人的机制,企业要深度参与到高校的人才培养课程体系,要进行双师型的师资培养,承接大学生的实习实训,进行联合科研等等,企业会更有针对性地为高校提供人才培养需要的各类资源。
嵇峰介绍,11月份,工信部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会对申报学校进行梳理,后续要制定相关标准,搭建专精特新产业学院的指标体系,根据指标体系,对学校来进行验收或者指导服务。“明年会是一个集中验收期。”